偏方大全 第280页

杏仁与桃仁的简易鉴别

杏仁与桃仁的简易鉴别

杏仁与桃仁分别为蔷薇科植物杏类和桃类的干燥成熟的种子。二者在形态、颜色上非常相似,但作用不同。杏仁为止咳平喘药,桃仁为活血祛瘀药。为正确区别二者,现介绍一种简易鉴别法:杏仁表面黄棕色,味苦,具特异杏仁气味,较桃仁个儿小;桃仁表面红棕色,味微苦,不具特异杏仁气味。种子用沸水浸泡后,剥下种皮,用25%碳酸钾水溶液与2%漂白粉水溶液等量混合,取上清液,对种皮进行脱色,水洗,用2%甲基绿水溶...
14
阿胶的临床应用拓展

阿胶的临床应用拓展

阿胶药用历史悠久,广泛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等症。近年来研究发现,阿胶有许多新用途。血小板减少症:大剂量服用阿胶,治疗晚期肿瘤患者化疗后引起的外周血血小板减少症有明显疗效。原因可能是大剂量阿胶有明显的刺激PLT(外周血血小板)再生的功能。能刺激骨髓造血干缅胞,特别是巨核组细胞,提高骨髓造血功能。缺铁性...
14
中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中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S)属中医骨痹范畴,中医治疗原则是以辨证施治为主,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活血化瘀,解毒消肿,补肾健骨,调节整体。AS早期以实证为主,以湿热风寒、瘀血相挟杂为主,晚期则以虚实夹杂,虚证为主,肾虚为本,治疗应以滋补肝肾为本,兼顾清热、活血、祛寒、止痛。1.辨证施治临床常见证候可分五型:①寒湿痹阻,腰骶部疼痛,腰脊强直,俯仰困难,腰酸膝软,沉重乏力,畏寒喜暖。处方:羌活、独活...
14
中西医合治肠道感染

中西医合治肠道感染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持续菌血症,网状内皮系统受累,远端回肠微小脓肿及溃疡形成为基本病理特征。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持续高热、腹痛、便秘或腹泻、肝脾肿大、白细胞低下。部分病人有玫瑰疹及缓脉。伤寒病人及带菌者都是传染源,病源随粪、尿、呕吐物等排出体外,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或食物,引起疾病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为多。病后常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本病属中医温病学中“湿温”的...
14
中西药合用注意ABC

中西药合用注意ABC

近年来,国外对中草药毒副作用的报道不断增多。除了针对中药广防己、关木通及马兜铃等造成肾功能损害的报道外,国外药学家还对一些常见植物药(包括中草药)与合成药联合使用是否会有不良反应作了调查。结结石病、痛风患者康复园地黄金广告位招商!诚聘聋哑耳鸣、头痛新疗法!中医治疤痕痤疮新进展 果发现:合成药与草药的确存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提高或降低其中一种药物的疗效或毒性。下面是美国华盛...
14
理中汤临床新用

理中汤临床新用

理中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组成。方中以辛热之干姜为君,温中焦脾胃而祛里寒;人参大补元气,助运化而正升降,为臣药,补气益脾;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益气和中补土,诸药配合,中焦之寒得辛热而去,中焦之虚得甘温而复,清阳升而浊阴降,运化健而中焦治,故曰“理中”。常用于中焦虚寒所致的阳虚失血、小儿慢惊、胸痹、病后喜唾、呕吐、腹泄、胃脘痛等疾病。综观本方,虽治多病,究其...
14
中西药结合治疗抑郁症

中西药结合治疗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综合征,它包括多种症状和体征,涉及躯体和心理的方面。其以心境低落或悲伤,丧失兴趣或快乐观为诊断要点,伴见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疲劳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明显减退,常有焦虑、紧张,严重时有自杀意念或行为。据有关方面统计,在全世界大约有三亿多人患有抑郁症,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医务人员对抑郁症的认识有了提高。由于抑郁症患者,尤其是轻度或中度的患者...
14
中西医如何认识风湿

中西医如何认识风湿

风湿之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病者一身尽痛,日晡所剧者,名风湿。”《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同时指出“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以上均说明风寒湿之邪皆可致痹”。在《素问·评热论》指出“风寒湿热,不得虚,不能独伤人”。故正虚是风湿发病的内因,是病本。而风寒湿热等六淫外邪入侵,是发病的外在因素...
14
中西结合治异位妊娠

中西结合治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绝大多数异位妊娠在早期就能确诊。对这些患者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可免除手术对输卵管结构的破坏,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尤其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日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对53例异位妊娠患者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或单纯西药两种方法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
14
冠心病中西合治

冠心病中西合治

河南大学医学院的何立华医师在临床当中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陕西中医》2004年第25卷第2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并附有典型病例1则。将该病患者1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89例。治疗组用血府逐瘀汤为主加减,其方由当归、赤芍、川芎、生地、柴胡、牛膝、枳壳、桃仁、红花、桔梗、甘草所组成。在治疗中随症加减:脉结代加人参、麦冬,甘草炙用;痰浊痹阻者加栝楼、薤...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