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大全 第278页

科学辨证法与中医学的发展

科学辨证法与中医学的发展

1.中医学发展的方向问题:(1)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文化内涵与思维方法:中医的学术基础,以《内经》中的理论原则和认识方法、《伤寒杂病论》中的辨证论治原则和《神农本草经》、《内经》中的方药基本理论为代表。中医的重点是观察气化之五脏,重在功能。如机体各器官间的相乘相制、以机体病态形象为基准的归纳演绎的诊断方法。其治疗意向是以证为治,有是证用是药,即方证对照的辨证论治原则。(2)创立横向思维...
12
中西医学理论的根本差异

中西医学理论的根本差异

西方生物医学理论是建立在近代经典物理学基础之上,研究对象属组织解剖学视野所见之实体本体,其认识论基于牛顿机械还原论,研究方法自然侧重于线性分解剖析、重复性实验和数理统计。在这样一套科学哲理指导下产生的应用基础理论,必然形成以清除组织病灶、抑制体内致病菌毒为基本特征的对抗性临床医学技术。20世纪30年代后,磺胺药及抗菌素的发明使细菌性感染得到大幅度地控制,从普外、胸外、脑外再到断肢再植...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6例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6例观察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106例慢性乙型肝炎进行系统观察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诊断标准。将门诊159例患者按诒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6例,男81例,女25例;年龄16~72岁,平均(38.4±11.6)岁;病程6个月~20a,平均(7.3±4.2a);其中慢性中度57...
12
中西医之间的距离

中西医之间的距离

近百年来,中西医比较说,是个十分风行的话题。坚守中医壁垒者认为,中医辨证思维的光辉,理应优于西医;而祟尚欧化者则提出,当今科学发展日新月异,而中医则固守传统,自难取得新的长足发展。以上所争,虽各自从彼此的比较中得出,可是毕竟因为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所以势难得到客观公正的评判。若要客观公正地评判、比较中西医的异同,自有多种不同角度,可供选择。然而,比较切实而为多数人所接受的,通常还得从...
12
中西医结合有效的疾患

中西医结合有效的疾患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初期进行中医治疗有相当效果,对防止复发有效。甾体类激素很难长期连续服用。而用中药控制,可摆脱甾体类激素的连续服用。糖尿病初期用中医结合饮食、运动疗法,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已发展了的病例,结合中医治疗,对缓解症状,防止复发有效。慢性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中药加用抗生素,本病就易于控制了。中医治疗,并间断服用抗生素,可以奏效。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治疗晚期病例很难,但中西医结...
12
中调西疗共治癌

中调西疗共治癌

中西医共治癌在中国渐受学者和病人接受。中医发现,癌症病人经西医切除病变肿瘤后,在接受化疗和/或电疗时,若接受中医药调理,能加强人体免疫能力,减轻副作用甚至能延长生存期。中国近40多年来运用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越来越被学者和病人所接受,被认为是癌症综合治疗中的有效方法之一。专家说,中国传统医药学有许多关于癌瘤的记载和论述,如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就有“瘤”的记载。中医经典《黄帝内...
12
哮喘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哮喘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据报道,随着医学的进步,有关哮喘病的防治已有了大的进展,并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下制订了国际性的哮喘病治疗方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但是,有关哮喘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没有因此而降低,反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针对此种情况,我国许多医学家在汲取数千年中医临床验治精华的同时结合西医治疗哮喘病的现代诊疗手段,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取得了许多宝贵而成功的经验,并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目前...
12
伤寒的诊断及治疗

伤寒的诊断及治疗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病人及带菌者都是传染源,病源随粪、尿、呕吐物等排出体外,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或食物,引起疾病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为多。㈠伤寒的诊断:1.流行病学:当地伤寒流行,患者无伤寒病史与伤寒菌苗接触史,有与伤寒患者密切接触史。2.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大多为3-4×109/L左右,并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嗜酸性粒细胞消失为特征。嗜酸性粒...
12
冠脉再狭窄中药可疏通

冠脉再狭窄中药可疏通

一位曾患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安放冠脉支架后两年出现明显的胸闷、胸痛、气短症状,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没花多少钱,仅住院治疗两周,其冠脉供血症就明显好转,出院至今已有3个月未见复发。冠心病人安放冠状动脉支架后,约有25%的病人原来已经扩张的管腔会逐渐再狭窄。常规的处理方法是再次介入治疗,但患者往往要支付10余万元的医疗费用。博士生导师刘坤申教授经...
12
中西医药的主要差别

中西医药的主要差别

中药应向世界铺轨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应该是平起平坐、相互补充而又不能相互取代的两大医疗保健体系。二者理论与实践完全不同,不能相互作为证伪的标准,更不能拿西医药当作中医药的“历史审判庭”。国家科技部信息中心研究员贾谦说,中西医药的主要差别是:看问题角度不同中医药学从宏观角度看问题,将人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机体的各部分相互影响。中医药有宏观准确性,缺少微观精确性;而西医药学则从微观看问题,...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