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大全 第248页

中医养生之睡眠保健

中医养生之睡眠保健

中医养生名著之一《养生三要》里说:“安寝乃人生最乐。古人有言:不觅仙方觅睡方……睡足而起,神清气爽,真不啻无际真人”。可见,睡眠对于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在人类生命的过程中,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枕头上度过的。睡眠与健康是“终生伴侣”。祖国医学历来重视睡眠科学,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美国有两位学者,对7000人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研究,认为有7种原因可...
12
养生:苦夏午睡促健康

养生:苦夏午睡促健康

午睡是个养生的好习惯,虽然时间短,但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它可在短时间内提升人们的“精气神”,自然获益多多。夏天到了,更应倡导。祖国医学理论认为,养生应讲究“天人合参”,即人与自然相通相应,因而提出为保健康就要“法于阴阳,调于四时”。用常理解释,就是要以阴阳为法则,按四季温差变化进行调整。夏季,以长昼酷暑为主要气候特点,昼长夜短,加之气温高热,或燥或湿,人们常常因夜间睡眠时间...
12
阳痿房事养生疗法

阳痿房事养生疗法

阳痿是指男性虽有性的个欲望,但阴茎不能勃起,或有勃起的程度不足以插入阴道,而防碍了正常的性生活。造成阳痿的原因很多,精神性方面的原因约占85-90%,器质性方面的原因仅占有10-15%。器质性方面的原因大多是由身体其它疾病引起的,如生殖器官畸形,先天性两侧睾丸缺损、性腺功能不全,前列腺炎,神经系统疾病、铅中青、泌尿系统或身液系统的疾病、腮腺炎、包茎等,都能引起阳痿。对于器质性因素引起...
12
夏日养生须防火

夏日养生须防火

炎炎的夏天,如果不注意养生,很容易“上火”,所以要特别注意防“火”。(一)是要防“外火”,即自然界高热的气温。预防的措施是尽量避免烈日的直接的照射,外出或工作时戴好遮阳帽;同时要保持室内环境安静卫生,注意通风降温,以防外火内侵。(二)是防“内火”,即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主要有下面几种:1、心火-心火分虚实,虚火主要表现有低热盗汗、心悸、心烦、失眠、健忘、口干、舌尖红、有虚火的...
12
夏季养生全方位提醒

夏季养生全方位提醒

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好多人在炎热的夏天常常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容易出汗、头晕、心烦、昏昏欲睡等症状,甚至被中暑、呕吐、腹痛、腹泻等疾病所困扰。为了安度炎夏,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清淡饮食,少量荤菜由于夏季人的胃酸分泌减少,加之饮水较多,冲淡胃酸,导致机体消化功能较弱,故饮食应清淡一些。应多吃营养丰富、气味清淡之品,忌食油腻、煎炸及热性的食物。但...
12
养生:阴和阳哪个更重要

养生:阴和阳哪个更重要

一位83岁的日本老者,总结他的健身之道说:人的生命就像火炉。把火炉放在风口上吹,当然灭得快。可是,你把它搬到屋里来,护着,让火燃得小一点、慢一点,生命当然就能延长。这种说法乍一听是有道理的。但是怎么才能把自己身体火炉里的火燃得慢一点?不运动?少吃饭?少代谢?都不对劲。理论上好讲,实践上难行。既然“火炉理论”易懂不易行,还有没有别的理论让老年人易懂易行呢?让我们试试中医的“阴”、“阳”...
12
降服夏日火气中医有对策

降服夏日火气中医有对策

夏日的你是不是健康频频亮起红灯,血压上升、呼吸加快……其实,你可能没掌握好应季的健康对策。瑜伽疗法:瑜伽看似简单的舒展运动,却可以让身心完全松弛下来,给你的思想一个缓释空间,最终得以缓解因火势旺盛而烦躁的心情。要诀:采取莲花坐姿(也可站立,双手合十置于身后),然后闭上双眼,集中精神慢慢深呼吸,在慢慢深吸气的同时,从1数到5,然后再缓慢地呼气,至少做3次这样的深呼吸运动。功效:“当你感...
12
老年人中医养生之道

老年人中医养生之道

人到老年,体质的总特点是虚,特别是血虚为主。血能内养脏腑,外濡皮毛筋骨,从而维持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机能活动,一旦血不足,就会在人体各方面表现出来。常见的症状是: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关节活动不利,四肢麻木,皮肤干燥、瘙痒,精神倦怠,舌质淡,脉细无力。这种体质多由年老体弱,或老年脾胃功能低下,血液生化不足,或七情内伤过度,阴血暗耗所致。这种老年人的养生宗旨是补血...
12
可以防暑降温的保健粥

可以防暑降温的保健粥

在炎热的夏季,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因此,为保证胃肠正常工作,就要从饮食上注意对机体的滋养补益,增强人体抵抗力,有效地抗御暑热的侵袭,避免发生中暑。这是夏季防病保健的重要措施。吃消暑保健粥则是饮食调理措施之一。绿豆粥 绿豆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止渴消暑、利尿润肤的功效。粳米与绿豆共煮其祛暑消...
12
长寿之道,动静为妙

长寿之道,动静为妙

长寿之道,动静为妙。养身在动,养心在静。静主养神,动主练形。打拳练身,打坐养性。内炼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外练筋骨皮,内炼精气神。静而少动,眼花耳聋;有动有静,无病无痛。静以养神,动以练形;能动能静,乐而长生。气功锻炼分静功与动功。静功是采取坐、卧、站等姿式不动,着重身体内部精神、脏腑、气血、津液的锻炼,即所谓炼精、气、神,所以又称“内功”。动功是采取与意念相结合的各种肢体运动及自我按...
12